《经济半小时》自5月9日起播出的“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系列节目,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和揭露,把推高物价的关注点准确地定位在中国物流顽症上,无疑是一记重锤。
其实,不论是从消费者,还是从商品厂商、供应商,甚至是商超的角度讲,物价提高都不是一个好现象。近乎悲壮的“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道出了很多代理商挣扎在超市边缘的无奈,这不仅让代理商们难以为继,更使得消费者享受不到特色产品,对于供、消双方都是一大损失:一边是商品资源的浪费,一边又是对商品资源的渴望。另外,商超也无形中成为推高物价的幕后黑手,而且这样的恶性循环还存在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导致了大宗消费品物价的阶梯式提高。
我们知道,商品出售价格包括了商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总体价格,在商品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在流通的过程中是会不断提高的,物流的中间环节越多、越繁琐,商品的价值就越大,体现在价格上也就越高。当然,正常的物流费用是不可避免也必不可少的;然而,像商超那种利用各种手段巧立名目地乱收费的行为,就造成了物价的泡沫虚高。
为什么超市能巧立名目地乱收费?这就要从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上来分析了。我国的零售商超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体现在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商超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导致它们敢理直气壮地向数量众多但是相对孤立的厂商、经销商、供货商收取杂七杂八的费用。另外,我国的商超在盈利模式上的误区是导致其乱收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们没找到理想的盈利模式和生存方式,在追求利益的前提下迫不得已选择了乱收费,以填补它们盈利的空缺。
那么,难道中国的商超就只能走这种乱收费的路子吗?格力空调、天下粮仓和万千百货等厂商和商超的成功实践证明,我国的厂商和超市完全可以走不同的物流、营销模式。
直销便是厂商在产品营销策略上的一种值得借鉴的路子,虽然现今而言,直销可能被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是传销,但是应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直销将是最有生命力的营销模式之一。直销是由厂商自己生产并直接销售的模式,它的存在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包括基于网络的网上销售,还是实体店,或者其他方式。因为直销省去了货物流通的诸多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也就同时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体现在价格上也就便宜了很多。
对于经销商而言,行业商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商超进行友好的协商是必须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说服超市实行互惠共赢的新的进场、经营模式。
从商超这方面来说,学习天下粮仓、万千百货以及发达国家超市不收取进场费,而是改从销售利润上实现盈利,不仅可以节省一大批物流成本,更能在价格战中赢得优势,吸引顾客,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