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R 推荐新闻
今日关注 -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二章 物流的系统架构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二章 物流的系统架构
作者:靳 伟
今日关注  加入时间:2012/3/9 10:00:42     点击:4263
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
研究物流科学必须从基础开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缺乏对基本知识的充分理解,或者只看局部不看全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容易迷失方向,顾此失彼。本章要重点了解物流的结构与框架体系,对物流的范围、系统构成以及基本特征等要有较准确的把握。
第一节  物流的范围界定
      物流的范围宽泛之极。星际之间、洲际之间、国际之间、省际之间、城际之间、乡际之间、村际之间、户际之间乃至人际之间都有“物”在“流”,如宇宙飞船、航天飞船、卫星、飞机、船舶、火车、汽车都是“物”的载体,其运动的过程也是“物”的流动过程,“物”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大都发生在国与国、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户与户、人与人之间。可以说物流的范围难以精细界定,因为凡是有“物”存在的空间和地点均有物流发生。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物流即处于生产过程之中,也处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乃至消费过程之间。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物流现象,物流是研究具有经济意义的“物”的流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有时也是一个独立于商流的概念。物流研究的对象是一切发生物理性移动的“物”。包括:有固定形状的“物”,如钢材、木材、机械、电视机、空调、照像机、水果,也包括无固定形状的石油、天然气、煤气、氧气、牛奶、酒水、饮料等,但不包括土地、矿山、森林。因为这些大面积的固定的“物”,一般不会发生整体的位移。只有矿山开采出矿石和森林砍伐出木材发生位移时才可列入物流范畴。所谓物理性移动,是与化学性、生物性相对而言。
    截止目前,物流研究仍主要局限于流通领域、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军事领域。
物流的范围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其边缘科学
第二节  物流的系统构成
      物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科学。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个子系统所构成。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宇宙是一个系统,地球是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系统。国家系统由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系统构成。经济系统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系统构成。而流通系统又由商流系统和物流系统所构成,辅之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作为流通的辅助性活动,还有金融、保险、标准化等要素。(详见表4)
表4 物流系统相关要素
 
      物流系统具有关联性、整体性和目的性。其基本模式有输入(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投入)、转换(管理、技术手段、信息处理、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和输出(服务、效益等)三大功能。输入和输出的中间过程是转换,转换过程与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物流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三节  物流的框架体系
    物流的框架体系如表5所示。
     表5 物流框架体系
 
 
      物流的框架体系可分为基础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四个组成部分。
一、基础体系
      物流规划、法规、政策:规划是国家整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反映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对流通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国家物流规划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流通合理化。通过物流管理,实现流通调节、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市场供求平衡,保持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快速发展。物流法规、政策是用来规范和治理物流行为的法律或规则,也是一切物流活动的准则;物流标准、规范:这是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物流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就无从谈起;物流平台、框架:包括国家的物流结构体系、网络布局、国际协调、区域合作、信息平台等;基本建设: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水路、港口、码头、口岸、机场、车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枢纽、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通讯、数据传输、信息交换,标识、术语、模数、尺寸、规格、标准规范等;普查、统计:如全国物流量、企业状况、效益普查,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长值、物流业占GDP比重、货物运输周转量等数据收集及其调查、统计结果的发布;物流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物流人才培育:这也是物流基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比如,物流学历教育、物流非学历教育、物流资格认证和物流岗位培训等。
二、管理体系
      战略管理:是指对关系到物流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等重大问题的筹划、决策及运作管理。无论是宏观物流还是微观物流,都存在战略管理问题。如物流在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中占有何等地位,投注多少精力、财力和人力,实行什么政策和措施,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等都属于物流体系中的战略管理;作业管理:也可理解为操作管理或现场管理。如对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七个物流环节的作业管理,对铁路、公路、水路、管道、机场、港口等运营、维护以及使用的管理,对作业环节匹配性、协调性的管理以及作业人员的管理等;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对物流对象物的保质、保管、保值管理。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过程中,如何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变味、霉烂、锈蚀、破损,怎样不发生送货地点差错、时间耽误、数量不符等。物流工程质量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物流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质量、材料质量,物流产品的设计、制作、检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保证等无一不涉及物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一个是物流成本核算,另一个是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评价,发现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管理好物流的目的。物流成本核算可以了解掌握物流费用收支和成本的多少,而物流成本管理不仅能达到这个目的,还能由此进行物流管理水平、能力和效果的考评,从而及时阻塞漏洞,减少损失,保持物流畅通;安全管理:也是管理体系中务必重视的问题。如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翻船造成海水污染,因翻车带来人员伤亡,因设备年久失修引起财产损失等均须防患于未然。此外,货物代存、代运时发生的丢失、被窃、被转卖等也在物流安全管理之列;环境管理:物流管理体系中的环境管理近些年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大型卡车的废气、震动、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过程中对地下水和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配送车辆过多带来的交通拥阻等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技术体系
     管理技术:也可称其为管理技术方法或管理技术手段。与物流管理有时界限不清,主要区别在于物流管理侧重决策、制度、人员、成本、绩效等方面,管理技术则侧重通过先进的方法、方式、手段和现代技术成果对物流进行管理。如OP(订货点库存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WMS(仓库管理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以及条形码、RFID(电子标签)等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是物流信息技术的主体,EDI(电子数据交换)、MIS(管理信息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ITS(智能运输系统)等都是物流技术体系中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技术:这里所说的工程技术,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系统集成、物流流程再造、物流仿真和建模等系统工程技术。如铁路、公路、港口、物流园区的土建工程技术、配送中心的系统设计和施工技术、物流流程更新与再编技术等;装备技术:包括物流装备的配置、技术水平和能力鉴定、配套使用、立体自动化仓库的选型、企业物流装备的合理搭配及使用、集装箱、托盘、料箱等物流装备、器具的技术参数、模数设定等。
四、服务体系
      综合服务:顾名思义,就是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配套服务。比如,为客户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资源整合、物流流程再造、物流管理和技术升级、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绩效评估,同时,也提供物流相关信息咨询服务,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专业服务,需求预测、市场调研、订货处理、客户反馈、仓单质押、报关、货贷、加工、组装、调试、剪切、改包装、拴标签等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战略管理等高级物流服务,甚至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共担物流经营风险;局部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对而言,只提供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服务,或只提供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服务,也可能只提供配送服务或流通加工服务等。总之,局部服务只局限在某个物流环节或某种物流项目,而不提供全程、配套服务;咨询服务:是指为客户提供物流信息、物流专项调查结果、物流相关数据乃至物流问题诊断、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咨询范围可宽可窄,可粗可细,有一般也有特殊。高级物流咨询可以承接供应链管理和第四方物流业务。
第四节   物流的基本特性
      物流具有宽泛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公共性等基本特性。
一、宽泛性
      物流学是综合、交叉型科学。物流学涉及运筹学、管理学、营销学、工程学、信息学、电子学、机械学、光学、力学、物理学、材料学、自动控制学等多种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交叉,或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科学,研究的范围和关联的领域广而泛;物流管理部门众多。以我国为例,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关联的政府管理机构之多,管理的内容之繁,堪称各种行业之最;物流的面宽、产业杂。物流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七个环节,是众多传统产业的横向联系。仅运输就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大类。可见其面之广、产业之杂。
二、系统性
      物流科学之所以形成并被世界各国认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流是一个系统科学。通过计划、控制和管理,克服物流各环节“相互制约”、“二律背反”等矛盾关系,使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有效地运作。正是物流的系统性特性,人们才会用全面而整体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运作等现代科学方法,把物流系统的输入控制得最小,利用现代管理与技术手段,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转换,最终达到输出最大的目的。物流如若失去系统性就不成其为一门科学,我们研究物流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详见图1)
 
三、实践性
      物流科学产生于市场营销和军事,也起因于国家疏导流通,企业削减成本和增强竞争力,消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所有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归宿于浪费减少、消耗降低、效益提高、经济社会顺利发展。所以,物流的实践性不单单是物流科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物流科学赖以生存、成长和进步的肥沃土壤。
四、公共性
      物流的公共性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作为物流基础设施的铁路、公路、码头、机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枢纽等均面向社会服务,无不带有公共性质;此类公共设施需要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此外,物流作为第三产业,服务性强、利润率低、带有公益性质,所创造的不仅是企业效益,也有社会效益。
五、附属性
      因为物流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过程,本身不带有固定明显的目的性,服从、服务于某一特定目标。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物流主要通过储存、储备,调节物资供求平衡,类似蓄水池,根据消费情况,调节社会商品流量和节奏,保持供求平衡,为经济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服务;在企业采购中,物流的任务是按照采购要求,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运回企业,并负责储存和供应生产线;在企业生产中,物流要负责按照生产的安排和进度,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准时送至生产工位;在企业销售中,物流必须根据销售目的和需要,按照指定地点和数量把商品送到顾客手里。所有这些物流工作都是一种辅属性的业务活动,服从于对象主体,服务于对象主体,物流本身没有主动权、主导权和决定权,始终处于从属和服从地位。
 
重点思考题:
1、物流的范围界定是一种怎样的概念?
2、为什么说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
3、试描述一下物流的框架体系?
4、物流的特性有哪些,如何理解?
 
                         待续
 
上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一篇 物流溯源 第一章 物流的由来与演变
下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三章 物流的实质、目标及相关要素

相关链接: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二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集成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连锁商业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生产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五节 城市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四节 国际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区域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行业团体物流战略管理

www.chinatuop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217室     电话:010-83775778
京ICP备09012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