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R 推荐新闻
今日关注 -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章 科技进步强力助推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章 科技进步强力助推
作者:靳 伟
今日关注  加入时间:2012/3/26 10:33:13     点击:6151
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物流发展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现代科技的进步对物流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正是由于科技进步的强力助推,物流才得以腾飞,凸显其巨大威力。本章要掌握现代科技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重大影响,供应链与物流的差别等内容。
第一节  现代科技为物流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物流的地位之所以越来越高,作用之所以越来越突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物流如虎添翼,如日中天。
一、计算机网络
       物流在起初阶段本来只作为销售过程中的辅助环节被利用,后来是由于计算机能对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等原因,才从销售领域独立出来作为一门新兴科被青睐。到了现代社会,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把物流技术一下子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知道,互联网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通信协议,信息传输区域广、开放性强,可以通过电子邮箱(E-mail)收发邮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通讯联络。互联网也是一种远程登陆工具、浏览工具和检查工具,能进行过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和全球信息检索WWW(World wide web)。与互联网相搭配的内联网(Intranet),作用也十分明显。一是Intranet  web技术作为企业内部信息发布,可以解决多种平台互联及兼容性等技术问题;二是Intranet是建立在开放的公共因特网标准上的内部网,因而能够使各单位快速使用内部应用程序;三是Intranet不仅能实现以web服务器为中心的信息收集、联机的信息发布等企业内部协作,而且可为Intranet信息资源和企业内部的资源提供无逢接口。
     互联网的利用对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有了这一通用数据交换平台和标准数据采集和交换形式,企业便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流数据源泉。企业可委托国际互联网服务器提供商(ISP),把自己的数据扩充到国际互联网中去,这样企业物流数据的传输就能做到迅速而准确,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的运行效率和作业精度。
二、条形码
      条形码是伴随计算机应用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通过对条形码的自动扫描而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要使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有效衔接、畅通,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结合、无缝对接、高效运作,没有条形码是不可想象的。
      物流的作用除了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数量,将货物送至收货人手中外,还能用于信息收集、汇总和结果分析。利用条形码收集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生产和销售决策。当我们去超市购物时,收银员扫描所购商品上的条形码,条形码中的商品价格、品名等数据便收录到该超市的电脑以及分销商的仓库、配送中心的电脑中去。与此同时,各超市的销售数量、价格、品种等相关数据,经过仓库和配送中心汇总,再集中在分销商乃至生产厂家的电脑控制中心,生产厂家便可以根据来自超市的商品销售状况、来自仓库、配送中心的库存数量、出入库频度等数据,实时地得出哪一种商品畅销、哪一种商品滞销等结论,并据此制订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减少采购费用、库存数量以及流动资金占用,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条形码的作用不可低估。
三、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信息交换方式,它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结构化的数据交换,也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晶。由于使用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确保票据单证处理的安全性、快速性,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EDI在流通领域中应用,能够减少商场的空架比例和存货数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利用EDI方式传输发票、订单、采购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类数据,时间、空间和费用均可大幅度降低。EDI网络适应环境比较宽泛。包括通信网络,如分组交换数据网络(P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卫星数据网络(VAST)、电话交换网络(DDN)、移动数据通信网络等。
      近些年物流领域出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发展态势,比如,物流中心在向供应商提供订单信息时,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和EDI技术自动进行,物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信息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tormation system)是计算机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技术,也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系统用于物流管理有许多长处。比如可以用图形显示输出的信息;其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点、线、面作不同的空间分析,并在物流的路线选择和配送区域分割中显示出独特的功能;此外,GIS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数据模型对目标物体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出来的目标体发生及发展过程对物流系统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把GIS与MIS(管理信息系统)加以集成,便可构建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利用GIS从事物流管理,具有可视化、动态化、实时化等特点。
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经历20年,耗资300多亿美元于1994年7月完成的航天工程,于2000年5月向全世界用户开放利用。该系统由24颗高度为2万公里的卫星形成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用卫星。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接收系统三部分构成。GPS用于(1)飞机、船舶、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导航;(2)城市交通疏导;(3)车辆监控;(4)测量、测绘等。GPS用于航海,在海图上能清晰地显示出船舶的位置、港口以及水深等信息;用于航空管理,能向驾驶员发出隐藏于云雾之下的高山距离警告;用于汽车驾驶,显示屏上能显示本车所在位置以及最佳的行车路线;用于城市交通疏导,能告诉司机道路拥堵状况,提示司机注意交通险情和快速到目的地方式;用于运输车辆监控,可以根据车辆的准确位置、行驶速度等参数进行车辆调试和管理,减少绕行,提高运行效率。GPS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星基无线电定位测量系统。海湾战争时,美国A-6攻击机曾携带两枚导弹成功地炸毁了伊拉克的发电站。高速飞行的A-6攻击机利用GPS系统,将第一枚导弹准确无误地在发电站的正面护墙上穿透了一个洞,两分钟后发射的第二枚导弹不偏不倚地从第一个洞中穿过正中发电站的要害部位。GPS系统用于物流,不仅能进行货物的精确跟踪管理,满足用户的查寻需要,还能提高物流动作效率,节约物流成本。
六、物料需求计划(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nal  Reguirement  Planning简称MRP),又称MRPI。它是制造业推进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的代表方法。制造企业制定产品营销计划之后,生产系统需要按照营销计划中规定的交货时间制造产品,由此生成主生产进度计划(MPS),然后再根据产品的数量和层次结构得出各种零部件的需求时间,即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由于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多、需求的零部件种类复杂,而且这个企业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零部件,上下游企业的相关需求不但在品种、规格、性能、质量、数量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同时,还必须准时供货,既不能晚,也不能早。所以MRP在企业生产物流中显得十分重要。
      MRP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等。运用MRP方法管理物料,一般不会产生超量库存,在制品还可以做到零库存,这便能够大幅节约库存成本;实施MRP管理还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系统化、信息化及规范化。因为MRP的正常运用要求规范化操作,系统必须协调。而且输入的信息量很大,要求操作人员有很强的时间观念。美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家Oliuerw wight和Georgew Plosh最先提出了MRP,IBM公司首先在计算机上完成了MRP处理。自从20世纪60年代MRP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基本MRP(又称MRPI)、到闭环MRP、再到MRPⅡ、MRPⅢ的发展过程。
七、闭环MRP
       虽然MRP(也称基本MRP或MRPI)能计算出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但还存在不少缺陷。如因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条件的约束,计算出来的需求计划往往因设备、原料或工时的不足而影响生产,此外,MRP还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反馈信息对原定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上世纪70年代又研制了闭环MRP系统。该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其中,同时增加了生产管理、车间管理(SFC)、库存管理和生产成本管理等功能,从而使得物料需求计划的实施结果信息得以反馈给系统,为MRP系统提供了信息支持。
      闭环MRP分为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及主生产计划等若干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计划制定过程中都有一个能力估算和平衡的过程。经营计划所牵涉到的能力估算和平衡是对整个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的估算和平衡。一个年度的生产计划可能包含有若干个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也需要进行生产能力的估算和平衡。
八、制造源源计划(MRPⅡ)
       尽管闭环MRP系统能使生产活动的各相关系统得以统一,但这还不足以全面解决问题,因为对于企业而言,除了生产方面的物流管理之外,还有资金流的管理,这一部分的管理是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一旦重复录入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偏差,影响整个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一般情况下,系统都是从主生产进度计划MPS开始的,但主生产进度计划来源于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中规定了企业计划中年度内生产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交货期,可是闭环MRP的主生产计划MPS没有与年度生产计划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便研制出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系统。
      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相关子系统组合为一体,以整体最优的原则将各种制造资源与产供销及财务等多个环节加以统一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系统,把三级计划统管起来,计划编制工作集中在公司级职能部门,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从粗到细,反复验证和动态平衡调整。MRPⅡ本身堪称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连成一个整体,各部门、各个员工都能从共享的该系统数据中了解到自己的职责,从系统整体需要出发做好本职工作,克服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等弊端。
      MRPⅡ包括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系统,生产活动可以直接产生财务数据,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可以直接转换成资金流,从而使生产与财务数据保持一致,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资金流数据控制成本,结合资金流动状况了解物料及企业经营动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九、MRPⅢ
        MRPⅢ与MRPⅡ比较,功能更多、技术含量更高。它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增加了准时生产(JIT)、专家系统(ES)、并行工程(CE)等功能,使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程管理、生产制造等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MRPⅢ由MRPⅡ、JIT、ES、CE及其管理要素构成。MRPⅡ用于长期计划编制,JIT用于短期计划实施,并行工程(CE)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程管理和生产制造等环节。MRPⅢ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库存,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十、企业资源计划(ERP)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企业经营利润空间缩小、风险增大的新经济环境中,企业仅靠自身的努力和自己的资源已无法抗御外来竞争。市场环境的多变性,要求企业既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以便创造规模效益,又要具有柔性化生产及其相应的管理能力。由于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扩大,企业还要适应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供货需要,这自然使企业的物流量增加,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新的竞争态势,逐渐地构筑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要求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不单单能支持混合生产,还能对公共事业、金融证券业、高科技产业、交通运输、商业及零售业、邮电及通信、能源、出版、咨询、医疗保健、酒店等关联领域进行管理,这需要有特殊的解决方案和软件接口;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制造业为了实现柔性化制造、快速抢占市场,逐渐地转向了多元化经营,纷纷从单一生产方式转向混合生产方式。不少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与大批量生产并存,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而原有的MRPⅡ实时性差,一般只能完成月度分析,属于事后控制,以计划为核心,不能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经营管理,于是ERP应运而生。
       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它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ERP能较好地支持和管理企业的混合型生产,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要求。注重企业的事中和事前控制能力,可为企业制定计划和决策提供多种模拟功能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ERP还具有诸如产品、投融资、企业兼并、企业重组等决策支持功能;另外,ERP还正在应用Internet/Intranet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信息集成起来,提供企业内部、供销渠道、市场营销、金融动态、客户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最新作息,并快速加以分析处理,以使企业决策更迅速、更准确。
     限于本节篇幅,我们这里只能对几个在物流领域应用较普遍并作用相对较大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做上述简单介绍,实际上远不止这些。还有诸如ACEP(自动连续补货计划)、AVL(自动车辆位置跟踪)、CRM(客户关系管理)、DSS(决策支持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EPC(电子产品代码)、IMA(存货管理辅助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JIT(准时制物流)、LDSS(物流决策支持系统)、LIS(物流信息系统)、LRP(物流资源计划)、OMS(订单管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MHS(物料搬运系统)、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RFID(无线射频标识、电子标签)、SMCS(立体仓库管理系统)、SRM(供应商关系管理)、WAN(广域网)、WCS(仓库控制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等现代科技方法。现代科技应用于物流领域大部分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些科技管理和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使物流管理和技术水平连连升级,而且是腾空而起,转眼跃上兰天。近几年兴起的RFID“热”,下一步只要在成本价格上有所突破,物流的强大威力将进一步显现,届时,世人对物流更会刮目相看。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一使人们茅塞顿开
      从狭义上理解,电子商务也称电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易,包括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产品(提供诸如新闻录像、安排旅游、远程教育、各类信息服务等)。从广义上理解,电子商务可扩大到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企业之间的商务往来。按服务领域范围来讲,电子商务可划分为(1)、企业对消费者(BtoC);(2)、企业对企业(BtoB);(3)、企业对政府机构(BtoA);(4)、消费者对政府机构(CtoA)四种类型。在20世纪60~90年代,主要表现形式是基于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电子商务。由EDI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给另一台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贸易商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商务文件时发现,70%由人工输入的数据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由于人工作业的准确率有局限性,人们便想到了改用计算机直接在贸易伙伴之间进行文件自动传输,由此诞生了EDI。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的EDI都不通过国际互联网,而是利用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传输,这种专用网络的名称是增值网(Value  Addle  Network,VAN),后来随着互联网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一个费用低、覆盖面广、服务性能好的系统——互联网替代了VAN,成为了EDI的硬件载体。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电子商务开始进入互联网,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
      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主要得利于(1)、个人电脑的高速普及应用。因个人电脑数据处理速度不断加快,能力增强、价格降低,为电子商务的普遍运用开拓了巨大空间;(2)、信用卡的普及应用。信用卡的快捷、安全、方便等优势成为了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方式,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从而为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手段;(3)、网络的普及应用。在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媒体的情况下,上网用户迅速增加,电子商务也如鱼得水,迅速推广开来;(4)、SET(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出台。1997年5月,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联合指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即电子交易协议的出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安全环境。
      电子商务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电子帐户等功能和普遍性、方便性、整体性、安全性、协调性等特点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积压、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等优势。但是,电子商务必竞是电子形式的交易手段,完成信息产品,如报刊、杂志、视听、娱乐、软件等产品的网上交割之后,还必须依赖物流完成后续作业。利用电脑键盘和信用卡虽然可以实现买卖交易和支付等活动,但实物的使用,还必须有一个运输、配送等物流过程,否则,电子商务只是“电子谈兵”。20世纪末期,电子商务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排山倒海、气吞山河,那般“热”与“火”,在中国前所未有。然而,没过多久,,电子商务却一下子由“热”变“冷”,大批网站转眼间纷纷关门,昔日风光不在,究其原因是物流缺失。人们几乎是一夜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电子商务的瓶颈是物流”。因为人们突然发现,尽管简单地敲击电脑键盘,几秒钟即可完成一笔交易,但这只是此笔交易的前一部分,只有将所订商品送至交易对象的手里,后一部分交易才算完结,这就是物流不可或缺的原因所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电子商务的一“热”一“冷”使人们茅塞顿开,于是,几乎与电子商务突然冷却的同时,抓起了物流“热”。也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兴起,成为中国物流“热”的前奏,从此,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奏起了物流与电子商务的交响曲。
第三节  供应链把物流推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物流尽管可以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促进销售,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然而物流的作用仍然是有局限的。其原因,一是因为物流管理往往仅限定在本企业范围内,以本企业为轴心运作,作用有一定限度。二是因为物流的着眼点是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如避免空车往返、加强库存管理、包装合理化、装卸搬运机械化等,但缺乏战略性思维。三是物流常常强调纵向顺畅,忽视横向连动,因而威力和能量有限。与物流相比,供应链不仅弥补了物流的不足,延伸了物流范围,使物流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而且,供应链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它把企业与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连在一起,形成的网链结构覆盖面广、功能强、实力大、效果好。四是供应链的思路是把相关企业组成一个集团,每个企业只强调发挥核心竞争力,把多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结成一个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以战略伙伴、合作共赢为原则,把昔日的竞争对手转为今天的盟友,相互取长补短、优势融合,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吸引业界优秀的企业加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策略创造高效率、高效益、高附加值和高利润。五是供应链的主体是物流,在供应链管理环境条件下,使物流运作更有效,作用更突出。实践证明,供应链理念是物流管理思想的升华,供应链理论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把物流推向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重点思考题:
1、为什么说现代科技为物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电子商务的一“热”一“冷”使人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3、供应链把物流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解释?
                                            待续
上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九章 企业经营的必然选择
下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有效拉动

相关链接: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二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集成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连锁商业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生产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五节 城市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四节 国际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区域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行业团体物流战略管理

www.chinatuop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217室     电话:010-83775778
京ICP备09012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