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1日讯(本网记者谢添实)为适应海西建设及福建省物流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高质量物流产业人才培养,更好地为物流产业发展服务,由省教育厅草拟的《关于加快我省物流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今日起向社会及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有3所高校招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其中福州大学拥有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共开设专业2个,专业布点6个,2010年招生90人,现有在校生300人;11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物流类本科专业,专业布点15个,2010年招生1600人,现有在校生5800人;45所高校开设物流类专科专业7个,专业布点82个,2010年招生5600人,现有在校生16400人。
5年内培养本专科物流人才5万人
征求意见稿提出,福建省将以提升办学层次、适度扩大规模为原则,坚持大力发展物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物流本科教育,有选择性地适度扩大物流高职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中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规模。
争取到2015年,培养物流业在校生1.7万人左右,其中硕士及以上层次的高级人才800人左右,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5万人左右,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3.5万人左右。以技能培训为重点,每年面向物流企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10000名,五年间完成培训50000名。
鼓励支持高校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鼓励支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与福州大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和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建立一批福建省物流管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物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努力培养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管理层面的高端物流人才。
同时,通过联合举办物流学院二级学院、产业研究中心、实验室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师生互派、学分互认,共同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产业发展人才和开展技术创新与研发,为促进闽台物流产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双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鼓励支持相关高校积极与人力资源部门及物流产业部门、物流行业协会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物流类专业中全面推行双证书教育,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认证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关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双证书”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物流类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中覆盖相应职业技能要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获得相关职业技能合格证书的学生,各高校应根据该证书的实际情况,折合成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我省还拟把获得相关专业相应职业技能合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