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推荐新闻
行业动态 - 昆明与沿边6州市共谋发展牵手做大通道经济
昆明与沿边6州市共谋发展牵手做大通道经济
 
行业动态  加入时间:2011/5/23 9:27:05     点击:
“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是“十二五”国家规划纲要对云南的明确要求。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前沿的优势,树立世界眼光,创新思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云南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当前全省各地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5月10日至16日,昆明市分别与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怒江、临沧6个沿边州(市)签署了《共同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涉及交通运输、招商引资、国际贸易、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社会事业等方面。

  这一系列动作,让人目不暇接,被称之为“通道经济”下的“云南动作”。

  从口岸经济

  到通道经济

  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多次表示,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外开放的深度决定着国际化拓展的广度。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加敏锐的国际思维,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

  历经“千帆竞发”的昆明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如今,在新一轮沿边开放大潮中,昆明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打开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云南省处于中国到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地处西南的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与印度洋近在咫尺。

  全省有4061公里国界线,和越南、老挝、缅甸3个国家相连,和东盟其他9个国家、南亚8个国家相邻,是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前沿门户。

  原来强调口岸,现在大交通相连,大通道贯穿的城市集群式发展、区域一体化推进的通道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加快区域发展的潮流、趋势和战略选择。

  审时度势,昆明在注重外引的同时,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沿边,注重内联。牵手6州市共同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必将迎来发展的契机。

  5月11日一早,沿着从普洱茂密的森林建设出来的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我们来到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口岸——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口岸。站在29号界碑下,记者注意到,在老挝境内金色佛塔的映衬下,昆曼大通道上已经停满等待进关满载粮食、水果、蔬菜等的长长车队。

  据了解,2010年,磨憨口岸在全省20个口岸中,进出口运量排名第4,货值排名第三。昆曼公路建成通车后,公路客运全线所需时间,由过去的48小时缩短为20小时,昆明至曼谷两地连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朝发夕至”之地。

  人流、物流、信息流由“点”演变为到“线”的延伸。

  5月12日,在美丽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国率先实行“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一片繁忙,红木家具、珠宝街等外贸出口加工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明显提升。

  据德宏州商务局副局长思伟介绍,目前,姐告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占德宏州、云南省和全国对缅贸易的80%、60%、25%以上。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桥头堡战略的不断推进,姐告将成为拉动德宏州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支点,是一扇开启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的“金大门”。

  “合作、联动、共赢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建立昆明——皎漂家具走廊、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突破口,构建德宏区域经济布局,打造中国面向南亚的‘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沿边国际口岸城市群’。”德宏州委书记赵金信心十足。

  如何发挥口岸作用促进大通道内外贸易发展?昆明市商务局局长洪莺给出良方:“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发挥各州市沿边口岸开放通关优势与昆明国家和省级工业园区、加工区、示范区之间的合作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带动效应。”

  “云南要有经济通道,才能更加开放。”省口岸办副主任辛高潮认为,“云南整体产业水平低,周边国家产业不足,我们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生产一些附加值不高如轻纺、小家电等产品提供对方市场。昆明与6州市牵手,将发挥枢纽和载体作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大通道进展、发展、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与沿边黄金口岸通道珠联璧合,将实现互利共赢。”全程参加调研的辛高潮充满期待。

  从优势互补

  到产业共兴

  世界上,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需要集群式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大方向;区位历史变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变竞争优势;由解放思想到解放行动,昆明和沿边6州(市)的牵手,将共同构建连接国内外的战略大通道和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从优势互补到产业共兴的升级。

  “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变了昆明过去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联手各州(市),发挥各州市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借船出海、借势扬帆。推进与州市优势互补、产业共兴、发展共赢,不仅是为昆明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把昆明的地缘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市场、大市场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城市、大城市带动大开放、大开放带动大开发、大开发带动大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道路。”这是昆明市党政代表团的共识。

  短短几天,在实地走访德宏、西双版纳、怒江、保山、普洱、临沧3州3市后,大家发现:妙曼普洱是绿色发展的天堂,生态良好、风情万种,林产业、茶产业将建成国家“桥头堡”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和特色生物产业等四大基地。但存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与对外开放的不适应,主体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

  孔雀起舞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多样性突出,是生物资源基础开发基地和连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的重要出口。但存在生物资源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急需挖掘和创新。

  德宏是月光下的凤尾竹。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物流、服务业与周边国家相适应,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存在开发程度不够,缺乏科技型、创新型等人才。

  集抗战文化、地质文化、翡翠文化、侨乡文化、边地文化为一身的保山在6州(市)中城市化水平和基础相对较高,加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地热温泉星罗棋布,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整体水平、综合开发、深度开发欠缺,旅游业亟待规范。

  承载梦想的五月怒江素有“东方第一大峡谷”美誉,森林覆盖率达72%,数百条溪水飞流而下,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47%。但存在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极其突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有限,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发展缓慢。

  “世界佤乡、红茶之都、恒温之城”的临沧生物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对外有通道优势,民族文化产业和食品、生物等重点产业有较好的基础。但存在交通条件差,通道建设任务更重等问题。

  从城市建设到生态保护,从产业到边贸,从边境口岸到“三江并流”,记者切身感受到,云南在谋变与发展中的迫切心情。

  昆明市市长张祖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跳出昆明看昆明,昆明与州市存在沿边地缘优势不突出、沿边开放优势不充分的差距。6州(市)直接与邻国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经贸相通,是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首善之地。尤其是多年来形成的边贸经济,使得6州(市)在深化对外开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造“前沿门户”“黄金口岸”上近水楼台、抢占先机。同时,6州(市)生态环境优越、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在今后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上,将比昆明更有优势、更有特点。

  昆明市发改委主任胡炜彤说:“在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中,‘桥’是通道,‘头’是口岸,‘堡’是腹地。”他认为,昆明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省首位,拥有3个发展了近20年的国家级开发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们自身的实力得到壮大,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昆明必须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开发异地园区,使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越来越靠前。

  沿边各州市领导表示,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是推进大通道建设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打破体制障碍就是要加强政府各层面、各领域点、线、面的沟通,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新途径,共同建立适应深化区域合作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际大通道合作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从单一发展

  到品牌共建

  5月16日,临沧。绵延数十公里的三角梅开得正艳,郁郁葱葱的树木翘首守望。云雾中,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四通八达,预示着从这里我们将通往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乃至世界。

  “以全省一盘棋的思路,面向东南亚、南亚实现品牌共建,建立统一形象、统一布局和统一规划,这将形成合力”、“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这是连续几天走访下来昆明与6州(市)的共识。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各自在国际大通道建设中将提高沿边开发水平,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昆明作为中心城市与沿边州市携手统筹区域发展,将解决地区发展、市场经济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杨烨表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通过彼此分工、彼此互补、彼此带动,产生新的内生动力。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梁宁源说,这次昆明与6州(市)的牵手可以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概括。“此行是昆明市对外开放的一次发展之行,一场改革之行,一次学习之行。6州(市)同样非常期待,充满热情,与昆明共同搭建起‘面向印度洋,建设桥头堡’的舞台,把门打开、窗子推开,意义重大。”

  省工信委副主任郎利辉认为,通过签署《共同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让思想更统一、认识更集中,具有布局的统一性和政策的连续性等好处。同时,统一的利益诉求,一切以发展经济为杠杆,通过共同构建“大通道”,将使云南在政策、投资方面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整合出竞争力。初加工均在州市,精加工在昆明完成,可以拉长全省产业链,降低运输成本,大家共同受益。”昆明市工信委主任陈浩强调,一直以来,各州市发展不平衡,需要我们多一些合作、开放意识,树立“大通道”思路,全省产业统一进行规划、构建,根据各州市实际情况,壮大一批企业,稳步推进一个产业群,寻求最大的附加值和分工优势。

  对于此次牵手昆明,各州市充满热情。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表示,“怒江将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合作框架更大的范围内来思考、来谋划,把怒江的资源优势与昆明市场、技术、资本优势结合起来,致力推动交通运输、经贸、农业、能源、旅游、金融、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国际大通道,走出一条开放之路、合作之路、友谊之路、发展之路。”

  昆明市商务局局长洪莺从现代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的高度来分析此次牵手。她表示,这有利于共同做好区域间物流节点的整合,逐步实现区域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通过“靠强、靠大、靠外”模式,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形成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的综合运输体系。

  “此次牵手,可以看出云南上下同心同德,有激情、能实干、敢负责,改变各自单一发展的模式,通过牵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步伐会更快。”长期从事“大通道”研究的杨烨对此赞赏有加。(责编 肖永林)

上一条:中国物流成本占GDP18% 为何一涨价就骂声一片
下一条:西部最大钢铁物流基地落户巴南

相关链接: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