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推荐新闻
今日关注 -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二章 军事后勤时不我待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二章 军事后勤时不我待
作者:靳 伟
今日关注  加入时间:2012/3/28 10:14:24     点击:
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
      Logistics本来是“后勤”、“兵站”之意,我国因特殊情况将其译为“物流”,但军队用语译为“后勤”为宜。原因之一是Logistics的管理与技术方法,起初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军队。本章应主要掌握军事后勤的特殊性、重要性和“时不我待”的理由,从而明白重视军事后勤保障,加快军事后勤建设的道理。
第一节  军事后勤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中都有类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说法,意思是长期供养军队,为的是一时之间的作战需要。国家供养军队目的是国家安全,国防强大,人民幸福。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当然,对于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来讲,也意味着发动侵略战争的潜在危险。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国家不拥有军队,没有一个国家绝对安全。养兵是保卫国防、维护主权、保持社会稳定之必然。即便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主旋律的情况下,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这个世界难以永远彻底安宁,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早已总结出军事后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打仗之前先要备好粮草,即在战争准备阶段,军事后勤必须走在前面,做到万无一失,只有做好军队的后勤工作,如武器弹药、油料、粮食、食品、饮水、被装、药品、帐蓬必备用品等的及时、准确、安全供给,指战员才能精力充沛、斗志昂扬,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和战斗的胜利。如果战士饿着肚子,既使有大无畏勇敢和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也坚持不了太久;队伍抢占了制高占,如果弹尽粮绝,也要撤出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对列宁格勒的重重围困,如若苏联军队没有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一年多时间。中印边境保卫战、中越反击战时,如果我们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会打得更远、更彻底。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巴尔干半岛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战争,特别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采取了高效的军事后勤保障战略,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后勤实力。比如,美军第三机械师200多辆坦克,数千辆装甲车,仅利用4天时间就由科威特与伊拉克边境向巴格达推进了500公里,使现代化的军事后勤在恶劣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实践表明,军事后勤是为军队平时生活训练和战时作业提供保障,也是军队组织实战物资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运输配送等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与此相应,军事物流是指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生活、训练、执勤及作战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而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军事后勤保障好比军队的血液供给 ,一刻都不能停止,丝毫不能懈怠。特别是在国际列强抓紧扩充军备,大搞核扩散,以军事实力和军事威慑扩张势力范围,战争的潜在威胁无时不在的当今时代;在太空战争、信息化战争、核战争等新型战争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的情况下,对军事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越来越大,军事后勤在军队建设中愈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万万不可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麻痹思想,而要有足够的危险感和紧迫感,并把军事后勤放在应有的战略地位,争分夺秒、日夜兼程地把军事后勤工作迅速搞上去。
第二节  军事后勤的特殊性要求
      军事后勤的特殊性基本上可与战争的特殊性相类似,主要包括:(1)突发性概率大。战争本身是一种非正常、非正规,没有游戏规则、不讲秩序,不顾及手段和成本的行为,特别是侵略战争,突然袭击、攻其不备是主要打法。侵略者专门选择在休闲度假等毫无戒备的时候,突然闪电般地发起攻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造成对方飞机来不及起飞,部队来不及集结,物资来不及运送,在朦朦胧胧、晕头转向中缴械投降。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就是一个典型例证。(2)快速反应要求高。现代战争特点除了突发性之外,就是闪电般的快速性。闪电般袭来,闪电般攻克、闪电般撤离。“海湾战争”时,伊拉克搞突然袭击,在几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线占领科威特;美国打伊拉克时,更是在顷刻之间结束战斗,堪称速战速决、出奇制胜。(3)战场广阔,供应垮度大、变数大。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以本土为基地,物资供应中转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海、陆、空联合作战,二万个承包商参与供货,战场忽东忽西,战役忽大忽小,供应忽多忽少,井喷式需求时有发生。(4)立体化、合成化、多维化特点。现代战争一般都是海陆空立体化作战,合成编组,资源整合、多重保障、多维矩阵。最近,美国更加强调保护太空利益,以太空为制高点的战争可能性增大,从太空进行领空、领海和陆地战场控制,空间角度大,可视性好,机动性强,为此,军事后勤也需要考虑新型战争的适应性,需要超想像、大视野、高科技、现代管理与技术,陆、海、空、天、电多维化后勤。(5)信息化唱“主角”。将来的战争,依赖信息化势在必行。GPS、GIS、EDI、RFID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可缺少;数字化、网络化、无纸化信息传输将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主导地位;作战指挥、战场状态、后勤保障等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共享化,以确保在战况严峻,战场随时转移,后勤需求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赢得战争的胜利。(6)保密性障碍。由于军队的保密性要求,军事物资供应商难以了解部队用户的具体需求;物资供应的突发性,多变性和预测的困难性等给军事后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运作较为困难。(7)军地结合、平战兼容。军事后勤需要军队的生产商、供应商与地方的生产商、供应商结合在一起,和平时期的后勤保障与战争时期的后勤保障一并考虑,这样才能既不失本职,又节约费用。
第三节   军事后勤的重要使命
      军事后勤从生产制造到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从生产商、供应商到军事后勤管理部门、各军兵种物流设施(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库等)管理运营单位,从规划、设计到管理、协调和控制调配,是一个庞大的供应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供应链。战争的发生不可避免,也很难准确预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因而,军事后勤既是一个战略性概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应用实践。战争的突发性特点,速度性要求,大跨度、立体化供应,精细、准确、及时性保障,复杂而变幻莫测的战场等都要求现代化的军事后勤。所谓现代化的军事后勤,应该是一个指挥现代化、信息现代人、设施装备现代化、物流作业现代化,也应该是走在时代前面、跨越国际时空的立体、高效、可视、协调、一体的保障体系。其网链结构应该层次简单、任务明晰、上下衔接、全程贯通,反应快、效率高、柔性强。
由于过去受物资管理体制和技术条件限制,我军一直还没有对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只能按照职能划分、分类实施,依然装备、油料、军需等业务部门分立,各自负责对本部门的后勤保障,致使难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供应,造成提供物资的时间分散,相互协调差,形不成合力,应急反应速度慢,储备量大,破损率高,与新时期、新态势、新标准要求不相适应。军事后勤部门担负的责任和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快马加鞭地把军事后勤搞上去。
      首先,我们应从作战全局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和全军现代化要求,深入研究军事作战理论和军事后勤理论,用科学发展观,辩证地分析国际现状与我国国情及我军传统特色的关系。其次,我们要遵循军事经济运行规律,谋求军事需要、军事成本、军事效益与国家安全、经济实力、国际形势变化的协调统一。充分认识现代战争的特点、军事后勤的特殊性,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再次,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与军事经济原则,依托市场、兼顾成本,特殊使命与经济效益相融合,三军一体,合力保障、全方位后勤支撑。还有,我们要建立立体网络化信息通道,实现全军一体化、多维化、可视化,并在任何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应对、指挥有效的后勤保障系统。最后,我们要着重指出,建设我军现代化军事后勤,一定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入手,改革保障体制、改进保障模式、加强机动保障能力和精确保障能力,实现由封闭型后勤向保密与开放后勤相结合的后勤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后勤向科技密集型后勤的转变、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后勤的转变。
 
 
上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有效拉动
下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政府物流战略管理

相关链接: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二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集成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连锁商业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生产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五节 城市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四节 国际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区域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行业团体物流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