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推荐新闻
今日关注 -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
作者:靳 伟
今日关注  加入时间:2012/4/19 9:23:09     点击:
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
   物流技术与装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作业时间的基础条件,不可忽视。本章要点把握物流技术与装备的运用效果,如何从战略的角度去看待物流技术和装备的运用等。
    物流技术是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手段、作业程序、工艺技巧、劳动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总和,是以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依据而创造出来的物流活动手段。物流技术既包括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集成、物流流程再造、物流结构调整等抽象的工作,也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各环节的技巧、经验和方法。现代物流技术更多的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综合、集成和系统化。如物流信息与网络技术、管理技术、仓储技术、电子数据处理交换技术、卫星定位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与装备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物流作业的各项任务,影响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决定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从长期目标出发,按照物流的整体性、系统性要求,从物流技术和装备层面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应遵照长远性、战略性、可行性原则,长远与近期兼顾、战略与战术同步、理想与现实并重、整体与局部结合的准则。同时,要特别注意物流各环节的匹配、衔接、均衡、协调、顺畅与贯通,切不可单独冒进、不及其余,追求时尚、不顾实际,只看自己、不顾周围。否则,很容易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计划落空、资金白投、工夫白搭。
第一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
一、 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概述
      中国有一个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喻办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不然会乱章法,章法一乱,全盘皆输。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要立规矩、定标准,“标准”的含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的含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产品、工作、工程、服务等普遍的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的过程。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的过程。
那么,“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又是什么含义呢?就是把标准化作为战略思想、理念和手段,实施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的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管理是物流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标准化作为战略思想、理念和手段,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是整个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必然选择,如若忽视用标准化对物流技术与装备进行战略管理,势必会影响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物流技术与装备的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
     与物流技术及装备相关的标准有很多,这要从物流标准化的种类说起。物流标准可分为基础标准、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物流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三大类。
      物流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标准,也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和方法指南。主要包括: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等。其中,与物流技术与装备关系比较密切的有: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等。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标准,或物流系统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标准。在制定各种具体物流相关尺寸标准时,要以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为规定的尺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尺寸的复杂性,使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物流基础模数一旦确立,物流设备、设施、器具等都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制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目前认定的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mm×400mm。
     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最小的集装尺寸,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按倍数推导出来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在物流系统中,由于集装尺寸必须与物流设施、设备、器具相吻合,所以在物流系统设计时,常常以集装尺寸为核心。以托盘和集装箱为主体的集装器具,是集装模数尺寸的主要参照依据。一般情况下,以托盘为基准进行集装单元的设计,有助于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套与衔接。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堆场的基础模数,在设计这些物流设施的长、宽、高尺寸、柱间跨度、货架、货格尺寸时应以此为依据。
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主要包括各种物流设施、设备、机具、器具的标志、图示标准以及在物流活动中用来识别物品信息条形码、电子标签(RFID)的标准。
     物流分技术标准。包括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标准、传输机具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台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运输车辆标准:其对象是火车、船舶、拖车、卡车等从事物品空间位移的各种运输设备。该标准也是从各种运输设备之间的有效衔接等角度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载重能力标准、运输环境标准等,此外还有从物流与社会关系角度制定的噪音等级标准、废气排放标准等。
     作业车辆标准:其对象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笼车等,标准内容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载荷、作业速度等技术数据。
     传输机具标准:其对象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
     仓库技术标准: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及有效使用面积、通道比例、单位储存能力、总吞吐能力、温湿度等技术标准。
     站台技术标准: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包装物强度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荷重标准及各种集装、包装材料、材质标准等。
货架、储罐标准: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简化的原则
      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代,产品生产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如若不加限制,任其发展,很可能出现大量、多余、无实际作用、功能低下的商品,不仅浪费资源、 能源、劳力、物力和财力,还要增加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作业量。因此,在标准制订中在应坚持简化的原则。
(2)通用化的原则
     所谓通用性,就是具有共性、互换性、替代性等属性特征。如相同尺寸、规格托盘的互换、替代;相同功能、相同标准的机械零件、汽车零部件的互换、替代等。物流技术与装备如能实现通用化,将可极大地减少重复劳动,节约资源和能源。
(3)组合化的原则
     组合往往与搭配并用,男人与女人组合成一对夫妻、一个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要素;阴阳组合形成八掛;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七种功能组合形成物流系统;生产、流通、消费组合便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科学组合、合理搭配,可以事半功倍,效益叠加,物流技术与装备组合好了,也是如此。比如:托盘与叉车的组合作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没有托盘,叉车只能一件一件地装卸搬运,有了托盘,上面可以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地堆码货物,叉车的作业能量一下子翻倍。所以,组合化是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4)统一化原则
        统一化也是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中应该坚持的原则之一。统一化是通用化、组合化、简单化的基本条件。物流技术与装备中,如集装箱、托盘、仓库、输送机、叉车、吊车、搬运车、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等所有与物流相关的机械设备、装备器具,都应该标准统一、规格一致。否则,不能替代、互换、通用,也就不能效率最佳、效益最大、成本最小。
(5)局部服从于整体的原则
        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还要坚持局部服从于整体的原则。一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正常、顺畅运转需要步调一致、协调有效。整体系统正常、顺畅运转的前提是各个环节、各种功能、各分系统自身的协调一致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任何一个局部只考虑自己而不服从于全局,或者说局部运转与整体运转错位,势必影响全局。二是因为物流是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各环节的横向匹配、协调、均衡、衔接、顺畅、贯通,强调整体效率、效益和成本的统一性。如果各环节运转失衡,或者某一个环节单独冒进,不及其余,那么整体的效率、效益和成本势必受到影响。三是因为物流技术与装备种类多、数量大,功能复杂、管理范畴广,相互之间如若不匹配、协调、衔接,即便某一环节效率再高也不会产生最佳效果。比如说,我们建了一个全自动化立体仓库,吞吐能力很大,出入库速度很快,然而运输车辆在马路上一堵就是两个小时,或者货物在火车站一等就是半天,那么立体仓库的局部高效率,又有什么意义呢!再比如,产品包装标准与托盘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如果每一种、每一规格的产品都根据产品的性能、规格、尺寸、形状进行包装,局部来看是合理的,但托盘的规格尺寸却千差万别了。那么是以托盘为基准还是以产品为基准呢?或者两者兼顾呢?此时,就要用物流模数来解决。同时,也要考虑产品与包装、托盘、集装箱,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的尺寸匹配,甚至要考虑与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火车站、港口码头的协调匹配。
二、国家行政机构的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
       标准化问题,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这是由于标准化问题一般都属于宏观管理范畴,牵涉全局、整体及系统的一致性,不是一个企业能左右的。国家有法律、法规,行业有行规,企业有制度。标准的颁布由国家负责,通常是企业有要求和意愿,行业团体或相关组织机构牵头组织协调,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公布实施。国家行政机构要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发现和认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制订什么标准。如果仅仅是坐等下面递交申请报告,再根据众多的申请报告决定批准什么,否定什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点”、忽视“面”。国家行政机构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行业发展态势,确定什么时间、制订和公布什么标准。并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水没来、先叠坝”,提前准备好。错过时间段,或标准滞后,一切都定型时,再想纠正,将牵涉一大片经济体的利益,问题解决起来会非常困难。
制订标准一要考虑兼顾长远和眼前、国外和国内、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制订标准和审批标准都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既不能盲目行事、马马虎虎,也不能举棋不定、拖拖拉拉。二要考虑标准的配套与均衡。尤其在专业技术领域,由于有些专业技术是综合性的,相关专业相互交织,相互依存。一个专业标准制订了,觉得很合理,说不定会影响另一个专业标准。三要考虑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许多标准早就制订和颁布了,但并没有全面贯彻实施,有标准不执行或执行得很不彻底等现象并不少见。其实,标准的制订与标准的执行相比,后者更难,也更重要。四要考虑根据需要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如对于一些至关重要的标准,在关键时刻采用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行政手段进行引导。比如对于对标准认识很充分,克服自我利益,带头执行标准,起到了一定的典型示范或推动作用的企业,用补助或税收等行政手段加以补偿和鼓励等。
三、行业团体的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
       行业组织、社团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方面责无旁贷。一方面要了解把握本行业标准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和途径,尤其是企业的心声和愿望,并将带有普遍性、代表性和紧迫性的标准化问题及时反映给国家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帮助企业尽早解决。另一方面要把国家行政机构与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原原本本地传达给企业,并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同时还要随时将下面的情况报告和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或机构。最终实现政府与企业上下贯通、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推动行业的标准化战略。
四、企业的物流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战略管理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与标准化关系十分密切。首先,企业要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标准化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要,企业充分认识标准化的重要性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其次,企业要密切配合政府和行业团体制订或修订好相关标准,坚决贯彻执行已颁布的标准,这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再次,企业除了要主动配合行业团体和政府制订或修订相关标准之外,还应主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正常程序和适当的形式表示诉求。对于暂时未答复、没反应的诉求,要予以理解,做到识大局、顾整体。还有,企业应以标准化作为经营战略手段,加强标准化战略管理。也可以以标准化为竞争砝码,扩大市场占有率。
 
 
上一条:《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下一条:出口成本飙升 外贸企业裸泳时代来临

相关链接: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智能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五章 物流技术与装备战略管理第二节 物流技术与装备集成化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连锁商业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四章 微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生产企业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五节 城市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四节 国际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三节 区域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二节 行业团体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的内涵和物流战略管理实践》第十三章 宏观物流战略管理第一节 政府物流战略管理